75大和尚们的手段一

第(1/2)页

释德大法师以及白云寺的大和尚们自从八月十五中秋节过后离开时至今日腊月二十三小年,这段期间,我们来看看他们究竟都做了些什么。



        地点:位于河南江北行省洛阳老城以东十二公里处的白马寺。



        白马寺简介: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白马寺目前占地约3.4万平方米,有大小建筑百余间。寺院坐北朝南,为中轴对称格局,布局规整,主次分明。寺内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凉台,两侧还有钟鼓楼、门堂、云水堂、客堂、斋堂、祖堂、禅堂、方丈院等附属建筑。



        人物:释德大法师团队和白马寺众僧。



        事件:辩论佛法,传承佛道,争夺方丈之位。



        经过:释德大法师一行人风尘仆仆的来到了白马寺,请求驳经论道,这里的经当然是指大乘佛经,道当然是佛法之道。



        释德大法师还用了激将法:菩萨之道,深广无尽,即菩萨,发菩提心,行六波罗蜜多,历十地而成佛。一切智智即是无上菩提;发大悲心以普济众生之苦;体证缘生空无我之义,忘我而为众生服役。



        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配得上得道高僧,即成佛陀(觉悟真理者的总称),才有资格引领汉传佛教,普度众生。



        言外之意就是说白马寺的方丈印慈不配是得道高僧,没有把佛法教义弘扬开来,普度不了众生。



        这一下就激起了白马寺众僧的嗔念之心,决定开坛设法,一较高下。



        这一日,两大禅师,对立而坐,佛台下围绕着五百行僧,层层递进,越往前的层圈都是地位越高的,什么戒律、总掌、执事、禅房、罗汉等,往后就是各殿各堂各房各执掌的核心,再后面是其主要成员,最后大众的就是那些各种行僧了。



        这五百人齐齐闭目养神的坐在了禅垫上,洗耳恭听两位禅宗大师论道,真可谓是难得一见呀,在五百行僧外围,还有近千人的小沙弥,这是佛教中初级出家人的称呼,他们更加渴望得到佛缘,了却凡尘俗事,空无一物,一心念佛。



        在禅炉香烟的映照下,释德和印慈两位禅宗大家,仿佛得道佛陀般,双手合十,面无表情,波澜不惊的四目相对,这庄严的气氛就更使得这两位大师在众行僧和沙弥的心目中伟大之极。



        印慈方丈最注重声誉,一生求佛,一心向禅,可以说是个佛痴,早年得到佛缘入白马寺,又被上一任白马寺方丈看重,悉心培养,得到衣钵传承,担任白马寺方丈已有二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印慈广结善缘,坐法论道,弘扬禅宗,曾与十几位禅宗大师探讨佛法,无一败绩,声名大显,从而奠定了高僧的名号,在加上白马寺众僧运作的好,对来求佛上香的香客们满足了他们的一些小愿望,施些小恩小惠的,代表当然是方丈印慈了,自然让印慈声名显赫,得道高僧的称号非他莫属。



        至于释德大法师自是不用说,一个绝对不安分的主,长年混迹于各大寺庙之间,辩法论道的,是常常把住持和方丈辩驳的哑口无言,辩论赢了,就博览各大寺庙藏经阁中的佛经,一待就是好几个月,对此各大寺庙的住持和方丈均表示无奈,也算是小有名气,可是这名气显然不怎么好。



        这次的驳经论道释德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让其暗卫调查了印慈的此生过往,得出的结论是:印慈与他的法号一样,非常的慈悲,但是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也就是自己的名声太看重了,不能沾染一丝的污点,此次辩论如果印慈输了,就是一大心结,过去了还好,过不去了估计就一命呜呼了!



        还有一点就是印慈沉醉于佛经禅宗,虽读经论禅很厉害,但知行合一的甚少,了解民间疾苦不够多,他也从来没有主动出寺庙救济和布道施舍过百姓等。



        这两大弊处,就是释德大法师想出来对付印慈的办法。



        既然挑战者是释德大法师,释德大法师又是善于攻击型的,就主动发难了:“佛法重在当机,并无高下可说;法法皆可入道,门门都是般若。方法不同,归元无二。佛法总括,不外乎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