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第(1/2)页

  追赶的两路人马汇合到了大树底下,不见了目标,只有一个灰老汉坐在树下抽烟,烟灰磕满了他的鞋子周边。
一个当官模样的军爷过来问:“老乡,见到五个人没有?”
老九装疯卖傻,伸出左手的五根指头,用右手一根根掰回来,再把五根手指伸到那位军爷面前,指着另一个方向,“说”,从那边跑了。
那位军爷骂一声:“娘的,遇到哑巴了。”就看了看地形,两面是他们追赶来的方向,一面是悬崖峭壁,只有这个哑巴指的那个方向有路可走,就大手一挥,让两路人马顺着老九指的那个方向追赶,自己狐疑地走到峭壁的边上。
西北风带着哨音,呼呼地从崖上刮过,一只红嘴鸦儿,“嘎”一声,惨叫着,从半崖上飞过,向着沟底滑翔下去。
军爷看得头晕目眩,回过头来看了一眼老九,用手枪往上顶了顶自己的帽子,追赶他的队伍去了。
老九仍然诚惶诚恐,他早已汗水涔涔,试了几次都没能站立起来,感觉裤档里面热乎乎的,他娘的,真没出息,尿裤子了。
老九见追兵走远了,扶着树杆站立起来,想着是回谷子地呢,还是继续去大峪口呢。
想着还是去大峪口吧,年货还没有置办齐备,已经走到这里了,这样回去不太划算。
他就想着,老谷子还会不会去大峪口呢,他是既盼他去,又怕他去。
盼他去,是老谷子夸下了海口,这一趟的盘缠由他来出,要是真能那样了,又能省下一笔开销。
怕他去,也是缘于此。自己也是说过大话的,两人的盘缠他一个人出,到时候免不得一番谦让,万一老谷子口一松,让自己出了两人的盘缠,岂不是亏大了?
不想这么多了,先去了大峪口再说,老谷子去与不去,还难说呢。裹紧了身上的羊皮袄,冲着这千山万壑,吼了一嗓子:
割一把糜子弯一回腰,
喝一口凉水想一回你
……
嗓子嘶哑、粗糙,像驴嚎一般。然后迈开两条罗圈腿,满怀期待,走向了大峪口。
老九去了大峪口的时候,太阳已经开始西落了,集市已近尾声,街上人流稀稀拉拉,摆摊的都陆续收摊,街边的店铺,有的已经关门打烊。
大峪口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小镇子,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是个鸡鸣闻三省的水陆码头。因为有晋绥军的河防部队驻守,显得到也安全,出现了少有的繁华。
镇子虽小,但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一条弯弯曲曲的街巷,从凤凰山底通向黄河岸边,街道两头店铺林立,日昇号,昌盛庄,日杂店,成衣铺,等等等等,应有尽有,无所不有。三天一集,五天一会,每到集会的日子,小小的街上人头攒动,人来人往。
今晚肯定是走不了了,先找地方住下来再做打算。街上只有两家客栈,老九到了一个叫悦来客栈的小店,先去打听一下行情。
悦来客栈在小街的那头,靠黄河的边上,老板是个尖嘴猴腮的瘦高个,上下打量了老九一番,伸出五个手指,说:“五毛。”
老九扭头就走,边走边说:“杀人哩,这么贵。”住一宿五毛,他宁可去大街上睡一宿。
瘦老板在他的身后说:“嫌贵,去十字坡住,人肉包子,你也敢去?”
大峪口就两家客栈,另一家在小街的另一头,凤凰山脚下,也就是悦来客栈老板说的十字坡。
老九打听着找到这里,这是一家骡马店,只收两毛店钱店钱。
这个价钱符合老九的心里价位,两毛,不贵。
伙计把老九领进一孔窑洞,一面大炕斜刺里横着,炕上铺着柔软的茅草,灶坑里,松枝烧的正旺,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松香味道。火苗跳跃着,照亮了大半个窑洞,炕上热乎乎的,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已有两三个人躺在了炕上,占据了有利的位置,躺在那里半睁半闭着眼睛,毫无表情地看着他这个新来的房客。
老九拣了个靠墙的地方占下,在家靠娘,出门靠墙,靠墙睡觉踏实。
然后,老九走出院子,看到,一溜窑洞一孔挤着一孔,挨个排列在一起,每孔窑洞都挂着破旧的棉门帘,有房客从门帘里进进出出。每一孔窑洞的窗户上,都忽隐忽现,闪烁着火光,预示着这家客栈的生意兴隆。
对面一排是骡马圈,牲口在槽头打着响鼻,喘出来的粗气团成了一股子白腾腾的雾气,偶尔发出来一两声枯燥的嚎叫。
在窑洞和牲口圈的中间,靠西的一面是一堵土墙。靠东的一面,也是一堵土墙,东面土墙上豁开一个口子,立了一个简易的门楼,门楼子的上方,一面发黑的旗帜在寒风中喇喇作响,上面写有几个大字:✘✘骡马店。老九不识得字,猜想这就是店家的招牌了。
老九出了门楼子,拐到那条弯曲的街道上面,一个卖烧饼的摊子还没有收摊,炉火红彤彤地放射出温暖的火苗,烧饼的香味调动起了老九饥饿的欲望,他踅摸到烧饼摊子跟前,打算买一个烧饼充饥,再回去店里喝一碗开水,一顿晚饭打算这样将就下去。
一到烧饼摊子跟前,老九乐了,一个老汉肩上掮着一个褡裢,鼻孔上吸溜着两串青鼻涕,伸出两只鸡爪样的手指,在那儿烤火呢。
这不是狗日的老谷子吗?
老九“嘿”了一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