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调教一个未来的总统

第(1/2)页

美国。

        华尔街,量子基金总部。

        一名棕色头发的青年坐在办公室,捧着欧洲传回的经济分析情报数据,轻轻敲打着桌子。

        斯坦利德鲁肯弥勒,华尔街最年轻的投资天才,有着超强的市场敏锐度和令人匪夷所思的直觉。

        1977年他从学校毕业成为匹兹堡国家银行的一名股票分析员,年薪一万美元。三个月时间,他成为证券研究的项目负责人,年薪两万三千美元,又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成为部门经理,年薪近五十万美元。

        1980年,在德鲁肯弥勒仅仅只有二十八岁时,他离开了该银行建立了自己的金融公司,杜昆森资本公司。

        天才,永远是闪耀的。

        1988年,德鲁肯弥勒受到华尔街知名基金公司掌舵人乔治索罗斯邀请,加入了量子基金。

        加盟量子基金不到一年时间,两德呼吁推到柏林墙的呼声越来越高,德鲁肯弥勒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认为,两德合并,德国国力增强,马克一定会比过去更加坚挺,几天内他在货币市场购买了价值二十亿美元的德国马克。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马克兑美元升值百分之二十五,量子基金在1989年、1990年分别获得315和296的收益增长。

        对此,华尔街后来流传出一个花絮。

        起初德鲁肯米勒只是准备购入十亿美元的德国马克,当时索罗斯问他斯坦利,你准备建多大的仓位

        德鲁肯米勒十亿美元。

        索罗斯你把这也叫做仓位

        这句反问成了华尔街的经典对白,后来,德鲁肯米勒在索罗斯的鼓励下把仓位翻了一倍。

        再没有比利润更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购入德国马克的丰厚回报德鲁肯弥勒成量子基金的实际掌舵人。

        挪威在金融危机下,房地产和股市一度暴跌,牵动了北欧五国的经济下行,紧靠前苏联的芬兰,现在出口业又受到压制,芬兰失业率在持续增加。

        放下手中的文件,德鲁肯弥勒站起身,走到了办公室里悬挂着的欧洲地图前。

        三米多长的地图早已被画的面目全非,布满各种红色蓝色和绿色的记。

        两德合并,虽然政治版图上扩大,但财政上也出现了巨大赤字,缓解通货膨胀,德国央行只能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那么马克势必会走强。

        考虑了片刻。

        德鲁肯弥勒拿起笔,在芬兰上画了一个圈圈。

        芬兰马克和德国马克一直挂钩,但芬兰又欧共体,现在北欧五国陷入经济危机,如果德国马克持续走强,那芬兰马克必然会承担很大的压力,以芬兰央行的外汇储备,如果没有其他国家帮助,恐怕很难保持现在的汇率。

        只要芬兰马克守不住现在的汇价,那么就只能贬值,也就意味着会推高德国马克走强。

        考虑了片刻,德鲁肯弥勒回到办公桌前,拿起了桌子上的电话。

        嘟嘟

        很快电话被接通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乔治。我想,我们现在需要谈谈欧洲的事情。”

        欧洲。

        对于乔治索罗斯来说,这里是一个伤心地。

        十七岁的时候他离开匈牙利,到了瑞士的伯尔尼,但只能打工度日,这里虽然繁华,却让人看不到希望,无奈,他又去了欧洲最美好的城市,伦敦。

        结果,对伦敦的美好想象被现实彻底粉碎了,这里不会是穷人的世界,而是富人的天堂。

        他一个穷逼只能靠打零工来维持生计。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改变命运,索罗斯考入伦敦经济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