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沙皇希望多流一些血

第(1/2)页

在腓特烈·威廉四世看来,这是普鲁士或者说是德意志邦联和丹麦的战争。
  但实际上英、俄、瑞典都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甚至法国都打算插上一脚。
  英国人不希望普鲁士人冲出波罗的海,而俄国人则是自己对石勒苏益格有野心,这里有俄国人梦寐以求的港口。
  同时丹麦也掌控着波罗的海的咽喉,英、俄无论是出于自身战略的需求,还是争霸世界的考量都不会放弃此地。
  尤其是俄国与其渊源颇深,甚至沙皇本人还有着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奥尔登堡的爵位。
  这在理论上给了俄国获取这一区域的可能,沙皇自然不会希望强大的德意志邦联或者是普鲁士获得此地。
  相比之下丹麦这个孱弱的宗主国统治着一个满是矛盾的区域更加符合俄国的利益。
  瑞典则是无论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的角度都无法容忍普鲁士或者德意志染指丹麦的土地。
  丹麦是此时瑞典唯一可能扩张的方向,同时又与其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让一个强国占据日德兰半岛的位置肯定不符合瑞典的利益。
  丹麦虽然对挪威有觊觎之心,但是其国力衰微,尤其是海军被英国人覆灭之后几十年都没能缓过来,财政赤字严重,甚至不得不出售自己的殖民地来度过危机。
  卡特加特海峡、松德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小贝尔特海峡、丹麦控制了所有波罗的海的水道。
  一旦这些重要的水道易主,那么瑞典王国自身的海上经济和安全就要受到巨大威胁。
  所以瑞典也是表现得最积极的一个国家,他们不是抗议或者是发出照会,而是直接派遣志愿兵和军舰协助丹麦人作战,甚至就连瑞典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得到了缓解。
  瑞典此时同样受到了民族主义的影响,不过维京海盗还是比较凶残的。
  斯德哥尔摩的两位瑞典民族主义领袖也想效仿法国人开宴会,宪兵得知之后立刻包围了宴会所在的庄园。
  瑞典政府并没有给对方投降的机会,军队得到的命令是彻底清除目标,结果庄园内包括仆从在内的37人全部被杀。
  之后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不过政府的态度依然强硬,但这样做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瑞典的民族主义者气焰要比欧洲其他地区差很多。
  不过这并不代表瑞典就不受民族主义的困扰了,实际上那些人采用了更加隐秘的手段对瑞典政府内部开始渗透。
  这就很难清除了,不过好在此时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爆发,瑞典政府立刻组织志愿兵前往参战,并将其和整个瑞典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绝大多数民族主义者就放弃了在瑞典国内的斗争转而奔赴了抵抗普鲁士的前线。
  俄国驻普鲁士大使当时就表示了反对,之后消息传到圣彼得堡(春天了可以通行了),沙皇气得几乎要砸桌子。
  在尼古拉一世心中石勒苏益格已经是俄国的领地了,他立刻召集了自己的“顾问们”。
  实际上俄国的文官和将军就很像是尼古拉一世的个人顾问,他们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