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盆地

第(1/2)页

吃过午饭,我们向山下的小盆地走去。我一路上用望远镜看了好几次,确认小盆地那边的建筑群里一片安静,除了风吹草动,没有任何异动。

        这些房屋之前的排列分布可说是井然有序的,还能辨认出其间井井有条的纵横交错的道路。四个角上各自竖着一座比较高的敌楼碉堡一类的建筑,有箭孔和瞭望台,看起来像是守卫在四角的警戒箭塔之类。莫非这真是一座军营?

        不过,秦朝的军营,是这样子的吗?古代的军队驻扎地不是一座座帐篷吗?怎么会建造起固定房屋?那多不利于拔营转移。古代形容军队庞大时常说“吹角连营”,帐篷一座连着一座,而不说房屋一座连着一座。除非永固式的驻扎,否则不可能建造房屋给士兵住吧!

        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这些房屋早已坍塌得不成样子,除了烧制过的砖瓦还有不少保持完好,木头的屋梁之类早已朽烂,那是不用多说的了。倒塌的砖墙和屋瓦似乎覆压着一些什么东西,只是离得远了一时也看不清楚。

        待到走近了,我这才看清了,原来是一些车马俑和人俑,全是青铜铸造,比传说中的秦皇兵马俑还要豪华。不过兵马俑塑造的是军士,这里的铜人一眼看上去就不是军士,它们身穿宽袍广袖,头戴峨冠,双手合于小腹前,微微躬身,倒是有点像文官僚属一类的。文瑜上前去看了看,说道:“双手之间有个方孔,好像是还有什么没放进去。”

        我转头四望,这些车马人俑大多数都是排列在屋宇群之间的广场上,每排或三个,或四个,也有只有一两个的,并不完全规范。而在屋宇群中心,还有两座特别广大的建筑,只是也已经倒塌,从倒在地上的砖瓦数量来看,之前应该非常高大。在这座特别广大的建筑残骸里,依稀能看出一些黑色的地方,少许地方还有些像鼻涕一样青灰色的东西。那其实就是琉璃,烧制砖瓦时如果陶土中含有这种成分,温度够高环境合适,普通砖瓦上也会烧出琉璃来。

        文瑜看了好一会,对我说道:“这两座应该是熔化青铜的熔炉,而旁边的广场和房屋应该是堆放原料、成品以及工匠居住的。不过塌成这样了,也看不清楚全貌了。据说战国时期中国人已经开始用鼓风机来冶铸金属,不过我们是看不到了,这里的鼓风机都已经烂没了。”

        我笑道:“鼓风机是不是有点像我们乡下用来淘汰花生稻谷优劣的风柜?我家里倒是有一台,木头建造的,里面有六扇木叶,安装在同一个轴上面。人用手转动曲轴,风柜就发出强风,把那些憋憋的劣等谷子之类吹走,而良种则留下来。”

        文瑜道:“不是!复杂多了。”

        我一拍脑袋:“那我明白了。我以前见过补锅匠补锅,用火炭融化铁块,有个小风箱连着,用手拉动风箱把手往复运动,就能鼓出一股风把炭火吹得发白,温度极高。”

        文瑜道:“唉,那是活塞式鼓风机,要到明朝还是清朝才有人发明出来的。”

        我哦了一声:“好吧!那就没必要去细究了,反正是见不到,见到了也没什么意义。我们不是来考古的,不管它。”

        文瑜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我总觉得怪怪的。你看,这广场上还排列着车马人俑,而且这么不规范,明显是没完工,没有做够足量的车马人俑。这些应该就是用来放在陵墓里给大国师陪葬或者是装饰他的修仙宫殿的,那么为什么没做完就不做了呢?会不会跟那些守卫被杀死一样,是什么巨变?”

        我说:“那也不是没有可能。说不定是监督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