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真冷情假冷情(第一更求月票)

第(1/2)页

  次日一早,大家没有去三贝勒府梳洗。
  因为再过两个时辰,大家就能散了,就不用再折腾一回。
  今早是“棺殓”,大祭之日,吊唁的客人早早的就都来了。
  舒舒与几位嫂子就在前院客院简单洗漱,随后就到丧棚里举哀。
  在棺殓之前,亲友瞻仰告别。
  有些人之前“探丧”后,见过大福晋遗容。
  两日过去,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唇色依旧是油润浓艳。
  有些第一次见的,都吓了一跳。
  这栩栩如生的,看着跟睡着了似的。
  大家诧异不已,就有人私下里打听。
  实在是这妆容修的好,体体面面,也算是这些年丧礼上的头一份。
  不过打听了一圈,也没打听出什么。
  只晓得是四福晋与九福晋衣殓,修容的是谁,没打听出来。
  大家就记在心里。
  每年寒冬腊月,丧事就多。
  要是晓得是哪里的师傅,哪怕是多花些银子,也要请了家去。
  灵床前,四个小格格与小阿哥都在了。
  跪在前头。
  后头乌泱泱的,跪了一地,是郡王府女眷与僚属、仆役。
  再往后是直郡王王属佐领人口中的品官。
  只在丧棚中,就跪了两、三百号人。
  舒舒与诸福晋,只能在角落中站了。
  按照规矩,是由孝子给逝者“开眼光”。
  就是用酒擦眼睛、额头。
  小阿哥还小,就由庆喜抱着他,全了此礼。
  大福晋的楠木棺材,不是寻常的样式,而是齐脊式的,俗称“旗材”。
  里面铺满了香料。
  四个格格都剪了一绺头发随丧,大阿哥也剪了辫尾一绺。
  小阿哥年岁小,就将满日礼时剪的胎发荷包随葬了。
  棺木里,还有大量的随葬品,主要以金玉为主。
  大阿哥亲自将大福晋安置在棺木里,然后在她身上覆盖了金黄色陀罗经被。
  这个是宫里赐下来的。
  这是开过光的,可以保佑逝者罪灭福生,身心安乐。
  棺殓完毕,几位王府小主子就在灵前成服,换上了孝袍。
  王府妾室、僚属、仆役,都要为主母服子女之孝。
  佐领中的品官与家眷,亦是如此。
  院子里哭声震天。
  舒舒站在人群中,看着身上的棉斗篷,也跟着哭了一鼻子。
  自己阿玛、额捏身子骨康健,不说长命百岁,可十年、二十年的不用担心。
  倒是大伯那边,每个冬天都跟挣命似的,说不得什么时候就……
  还有堂兄,与自己同庚,可是听着额涅私下里提及,他的身体还不如大伯年轻的时候。
  如今阖家就盼着堂嫂能怀孕,省得万一不幸,伯府血脉断绝……
  约莫到了巳初,成服完毕。
  王府众人哭丧完毕,离开灵前。
  吊唁的亲友再次到灵前上香。
  随后,舒舒等人就可以走了。
  接下来,等到“烧七”、“满月”、“小出殡”的时候过来吊唁即可。
  大福晋是直郡王福晋,往后的福地要随夫安葬。
  在王府停灵三十五天之后,她的棺木会送到城外寺中停灵。
  等到大阿哥薨,再夫妻合葬。
  各家的马车,都在郡王府外候着。
  舒舒与九阿哥算是小的,就落在最后。
  等到兄嫂们都离开,夫妻俩才是如来的时候一样,带了四位阿哥,一干随从返回紫禁城。
  庆喜姑姑也跟着回来。
  接不接郡王府小阿哥入宫,如何接小阿哥进宫,还要惠妃定夺。
  小阿哥身上带了热孝,即便要接进宫养育,也要等出了百日热孝。
  舒舒坐在马车里,直接歪在九阿哥身上。
  九阿哥嗔怪道:“你也太实诚了,困了乏了就眯一眯,谁还会挑剔不成……”
  西侧殿没有炕,却有一张罗汉床。
  九阿哥就是考虑过舒舒休息,还专门叫人在罗汉床边上加了碳盆。
  他却是不想想,有七福晋与八福晋两个孕妇在,其他的差不多也都是嫂子,就算大家轮流小憩,也轮不到舒舒。
  舒舒打着哈欠道:“之前还好,就是快天亮了才困……”
  然后被满院子的哭声闹的头疼。
  这倒不是假话,昨天她睡了半天,前半夜精神着呢。
  倒是其他几个福晋,都是用浓茶顶着。
  不过想到“小出殡”,舒舒心中也有些好奇。
  “大嫂的灵柩往后就那么搁着,这可是好几十年,那大哥的福地……”
  大阿哥二十七岁,年富力强,这个时候说点福地好像有些早。
  可是他丧了原配发妻,情形又不同。
  九阿哥小声道:“汗阿玛在黄花山给大哥指了福地,却不许人点穴……”
  黄花山王陵,葬了荣亲王与纯靖亲王。
  这边是内务府直管,名为宗室陵寝,实际上都是帝系亲王,得了皇帝恩典,才得以葬入。
  舒舒想起康熙的儿子数目。
  难道那边以后就是大家的集体陵园了?
  “那……黄花山大么?”
  舒舒问道。
  九阿哥看了她一眼:“瞎琢磨什么呢?”
  舒舒倒没有什么避讳的,道:“就是想着咱们排行靠后,到时候别没地方了……”
  九阿哥听了进去,仔细想了想,道:“不在那边也行,那边说是好,其实就是好在挨着帝陵,就隔着一个山头,汗阿玛这是偏着大儿子呢,薨了也要留在身边陪着,咱们估摸也捞不到……不眼气,大老远的,往后祭祀也折腾,爷瞧着海淀就不错,上风上水;通州也凑合,紫气东来……”
  八旗入关将近一甲子,宗室王公凋零了的两、三代人。
  送回盛京安葬的极少,多在京郊选了那一门的福地。
  舒舒听到“海淀”,有些走神。
  自家的福地,也在海淀,还有两房下人在那边守灵,打理墓地。
  目前只有两个坟茔。
  埋葬着自己的嗣曾祖父夫妇,还有自己的祖父、祖母。
  大伯的福地也已经多年前就修好。
  阿玛的位置,也有了预留。
  自己嗣曾祖父虽说是公主之子,可传下的二等伯,不是恩封,而是功封。
  是参与击杀张献忠,勘定四川有功,得以进封二等伯。
  自己的祖父生前原级袭了二等伯。
  等到祖父去世,大伯也没有降袭。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