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8【广州所见】

第(1/2)页

  “好高,好亮!”
  星空之下,大海之上,查尔斯王子遥望着灯塔发出感慨。
  不只是他,来自法国、葡萄牙、波斯、印度、阿拉伯的使者,此刻全都瞠目结舌的望着那明亮灯塔。
  灯塔建在硇洲岛上,南宋最后一个皇帝,曾经定都于此,将硇洲岛升级为翔龙县。然后就是崖山海战,神州陆沉。
  张瑞凤和樊超二人,看到那高耸的灯塔,同样显得颇为惊讶。
  因为他们出海的时候,这里才刚刚动工。
  高州府和雷州府的海商们,捐资修建了一座天后宫。接着又靠官府拨款、信徒捐赠,在天后宫里面,修建了一座36米高的妈祖塔。
  妈祖塔除了信仰之外,真正的功用其实就是灯塔。
  而且顶部使用玻璃透镜挡风,有些类似阿尔冈灯。由于巨型凸透镜制作困难,以现有的玻璃技术价钱昂贵,并且还沉重不堪。因此,只在中间部位使用大凸透镜,上下左右使用许多小凸透镜,搞出来有点菲涅尔透镜的味道。
  不管是什么透镜灯,反正这么一弄,亮度提升了好几倍。
  广州海军已经搬到这里,把硇洲岛变成一座军港。岛上当然也有平民,种地为辅,打渔为主。除了军港之外,其他港口和渔村,夜晚密密麻麻到处停靠着渔船。
  至于贸易商船,夜里可以循着灯塔过来,去海康、吴川、湛江等港口停靠。
  湛江此时还是个小渔村,但在明代时就在搞走私。赵皇帝开海之后,迅速崛起为遂溪县的外港,那里的港口也建有小灯塔。
  当夜,使节船队和各国使者,就在军港里停靠休息。
  由于顺风顺水,他们在第二天夜里,就顺利抵达广州港。
  这时已经是半夜,广州城外依旧灯火通明。各国使者被允许下船走动,但不能乱跑,得一路跟着中国官员。
  “好多灯啊,一晚上就得花多少钱?”来自莫卧儿的使者,感觉自己置身于天堂。
  查尔斯王子兴奋看着周围的一切:“世界上真有不夜之城?”
  此时的欧洲,要数法国贵族最奢华,他们经常晚上熬夜嗨皮。但也仅限于巴黎贵族,因为只有法国王室,才有钱点着几百只蜡烛开舞会。
  至于巴黎城内,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所以掏粪工人属于高危职业,他们不允许在白天工作,只能在晚上摸黑掏粪,每月都有淘粪工人掉进茅坑里淹死。正经人都不愿意干这活儿,导致淘粪工人奇缺,整个城市臭气熏天。
  而中国这边呢,晚上都点灯笼,使用廉价油脂照明。
  也不需要路灯,这家商铺一个灯笼,那家商铺一个灯笼。沿街的小商贩,在摊位点燃油灯,再罩个罩子就是光源。
  “城门晚上不开吗?”查尔斯问道。
  潘蔚解释说:“入夜就要关闭城门,但城内也有夜市。”
  夜市的兴起,给官府带来更重的管理负担。治安问题还在其次,主要是消防工作得做好,满城到处是木头房子,稍不注意就意外失火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夜市,朝廷还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第一,把城市某处区域,划归为合法夜市,方便集中的消防管理。没被划为夜市的街区,晚上不得胡乱摆摊和点火。
  第二,在警察部队当中,设立专门的“水兵”,主要职责就是守在夜市搞消防。夜市经营的店铺和摊贩,每月必须缴纳额外的“走水费”。
  查尔斯此时无法进城,只能跟着中国官员,在城外夜市到处闲逛。
  城外夜市,主要为商旅服务。
  到处都能见到小吃摊,饥肠辘辘的水手们,如果半夜随船靠岸,便一窝蜂的冲到夜市吃喝。船上当然有吃的,但哪有上岸吃东西舒服,而且憋太久了就想多踩踩地面。
  船长、账房等高级职员,也有相应的中高档消费场所。
  走到一处街口,潘蔚看了看,立即折道而返。
  “怎么不去前面?”一个波斯官员问。
  潘蔚说道:“那里很脏。”
  花街柳巷红灯区,高、中、低档妓院都有,这是大型港口的必备。船员长时间憋在海上,一旦靠岸,就想着喝酒、吃菜、找女人。
  只不过,本地妓女很少。
  特别是在中低档妓院,几乎见不到本地女子。
  因为生活困难的家庭,可以申请移民,广州这边主要向南洋移民,去充实海外各处领地的人口。
  椰城(巴达维亚)那边,汉族女子奇缺,女人动不动闹离婚。在广州生活无依的女子,去了椰城瞬间变宝贝,这事儿早就传遍了。甚至有专门的婚姻中介,在广东沿海城市到处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