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新政(2)

第(1/2)页

所谓包销,就是由专门的商团负责销售这些国债,如果销售不出去,那么没有被销售出去的部分国债将会由商团一力承担。

        这样,朝廷就完全不用担心国债的销售问题。

        当然,商团的运营也是有成本的,所以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董舒昌在奏章中承诺,董家与几个家族成立的商团,可按总国债的金额的三分来收取费用,也就是每卖出一百万两的债券,商团收取三万两白银。

        那么两千万两的国债,这意味着商团足足可以向朝廷收取六十万两白眼。

        六十万两呀,董宣武未出现前,董家的总家产也就只有六七十万两白银。

        这两年,在董宣武的照顾和帮助下,董家投资了多家工厂,董家的生意因此而急剧膨胀,利润直线上升,现在家产才勉强达到两百三十多万两。当然,这是不计算董宣武的资产在内。

        董宣武几乎在所有的新兴工厂中都或多或少有股分,算起来他个人的资产恐怕早就超过了董家的总家产了。

        这还是董宣武将其中不少投资,直接转到了五行卫名下的缘故。

        至于五行卫的投资,不说资产总额,单单每年的收益便足足有近两百万两之巨。这还不算贵州部分的企业,相信贵州那边发展起来,其利润也绝不会低于京师这边。

        正因为财大气粗,董家联合其他几大家族以及五行卫的投资管理部门,才敢说出包销两千万两国债的大话出来。

        这份奏章一报到朝廷,顿时震惊了朝廷。

        大明缺钱缺得厉害,大臣们一个个像是饿极了的猫,见到银子就两眼放光。现在突然有人说愿意以朝廷商税、农税为抵押,借给朝廷这么一大笔银子,谁会不同意?谁要是不同意,那简直是与朝廷上下所有官员做对呀!

        内阁大臣不敢耽搁,立刻送往紫禁城中。

        “董家、郭家、薛家、徐家、胡家这些家族,还有五行卫,真的有这么大的财力,能拿得出两千万两这么一大笔巨款?”

        魏忠贤接到这一份奏章,心中不由的一愣。不过,旋即瘪了瘪嘴,暗道:“管他呢,反正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日后就算是朝廷还不起,吃亏、倾家荡产的也是这帮子不开眼的家伙,关咱家何事?

        由他去吧!”

        想到这里,魏忠贤也没有难为这封奏折,直接送到了天启皇帝的桌案上面。

        董宣武早已经通过信王跟天启皇帝通过气,告诉他会有这封奏折,天启皇帝正等着这份奏折。

        饶是如此,当他看到奏折上两千万银子国债时,天启皇帝还是吓了一大跳。

        天启皇帝原以为,能借到一千万两银子已经顶天了,没想到,董宣武一下子就答应借两千万两。两千万两银子如果到手,能做多少的事情啊。

        要知道,大明以前每年的税收收入,也才五六百万两。这两年因为永定河畔大量的企业涌现,导致顺天府的商税大增,每年也才多出一两百万两而已。

        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