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替蔡邕求情

第(2/2)页

拔起来的。”

        “赵云!”第一次,刘协直呼其名,显然他真的生气了“诚然你说的这些都是实情,可是,相比于董卓犯下了滔天大罪,些许微功根本不值一提。”

        赵云据理力争“陛下,微臣不是替董卓平凡,人在做,天在看,身为圣人子弟,我们应当明辨是非,懂得善恶,董卓的死,无可争议,可是那些受恩于他的人,难道就不应当对他感怀他的恩德吗?”

        就算刘协气的身子都颤抖了,赵云依旧没有放弃,他又举了一个例子“若一个人眼看就要被害,却被人救下了,可后来那人成了天下第一号的大恶人,那么这个被救的人,该不该站出来替他的恩人说句话呢?”

        站在刘协的角度,站在绝大多数人的角度,董卓死有余辜,可是,董卓并非一无是处,就拿蔡邕来说,董卓对他不亚于知遇之恩。

        赵云来见献帝之前,已经下定了决心,也做足了功夫,关于蔡邕的事情,反复在他脑海中闪现,这一次,他要毫不保留的讲给刘协。

        刘协虽然很生气,可还是耐着性子,没有阻止。

        赵云道“董卓要提拔士人,蔡邕第一个被董卓选中,一开始,面对董卓的征辟,蔡邕极力拒绝,可董卓粗暴蛮横,以不容抗拒的口气威胁蔡邕,说要杀他全家满门,除此之外,州、郡的官员也多番催促劝说,不得已,蔡邕才答应进京。

        董卓对他很是敬重,礼遇有加,非常厚待,这个时候,面对荣华富贵,蔡邕没有动心,他之所以从抗拒走向了合作,是想用公道匡正董卓,是想为天下臣民尽一番绵薄之力。

        董卓妄想废立少帝,百官之中,唯有尚书卢植直言阻止,董卓要杀卢植,是蔡邕替卢植求情,才得以幸免。

        每次董卓大宴宾朋时候都会让蔡邕弹琴助兴,而蔡邕之所以没有拒绝,是因为想趁着董卓高兴的时候,让他多听取一些中肯意见,为天下苍生多谋些福祉。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蔡琰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却一直在为社稷贡献自己的力量。

        蔡邕,一介文人,一是一,二是二,一清二楚,以一分为二来看待曾经礼遇、尊重和信任自己的董卓,这说明他爱憎有别,恩怨分明。

        董卓对蔡邕,礼遇、尊重、信任,而之前……,蔡邕屡番遭到迫害,前后相比,如此强烈的反差,陛下……蔡邕对董卓心怀感激,何错之有?”

        中间赵云停顿了一下,刘协何等聪明,他一下子就猜到了,一想到蔡邕被迫害,这件事,先帝不是没有责任,灵帝也好,桓帝也好,对待蔡邕,都有不妥之处。

        赵云并没有就此把话打住,他心情的沉重的继续说道“蔡邕对我汉室,对天下万民,都是首屈一指的楷模,满朝文武替他求情,长安万民替他请愿,不是没有道理的,陛下,这些不是没有原因的。”

        接下来,赵云便把自己了解到了有关蔡邕的生平讲给了刘协。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