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王玄策细问佛舍利 鸠摩师诚心应作答(下)

第(1/2)页

第五十二回:王玄策细问佛舍利    鸠摩师诚心应作答(下)    (第1/1页)

        “哈哈,周将军这话很是直白,小僧正是这个意思。因为我五印度的甚多宗教均是源自这《吠陀经》,大部分的教义均是相同与想通的,所以通过这辩经,自然而然的就有了这此消彼长,到头来,终归还会走到一起,成为一个教派。而在你们华夏大地则明显不同了,你们的儒教,道教,再加上这些年我们五印度流传过去的佛教,均是源自于不同的经典,讲述的也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人生哲理,所以他们之间没有太大的干扰,并且你们大唐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像我们五印度,分崩离析,你们的这种统一,也必将促进佛教的展,所以,你们尽可放心,佛教定会在你们大唐佛光普照”。这鸠摩利罗带着欣喜之情对他们这样说道。

        听得他的这番答复,再加上已经明了这佛教与婆罗门教之间的渊源,以及此消彼长的原因。王玄策也深深明了这一切,在大唐都是不具备的,所以,大唐为佛教提供了滋生的肥沃土壤。不由得就想到了此行的另一个目的,礼敬这佛陀舍利,故而也想问问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于是就又一次向他请教到:“不知大师对着佛教至高无上的圣物,佛陀舍利如何看待?实不相瞒,正是因为这佛教在我大唐日渐兴盛,我等这第三次出使贵国,正是为了礼敬这佛陀舍利,不曾想这佛指舍利与这佛顶骨舍利均消失不见。”

        “每一个宗教都有每一个宗教的圣物,这舍利子乃是佛陀圆寂之后,幻化出来的无坚不摧之圣物。作为异教徒,自然是不好评论这舍利子的愿力到底有多么强大。但是通过这些年,我对佛教的了解,这的确是一种可取的方式。毕竟任何一种宗教,均需要一个现实的载体,这种载体不仅能够增加人们对主神的感念力度,更可以增加这向善的本心。不管何种宗教,只要不是邪教都应该教化人心,教人向善。所以我感觉这件事情没有任何错误。虽说这佛陀舍利在你们前来之时,均消失不见,但是从心理角度分析,断然不会是某些人私藏起来,应该是通过一些秘密的方式,正流转到某一个地方,等待着供奉他的人出现。”

        听得他的这一番话语,王玄策也是为之一愣,随口有问到:“大师为何如此之说?”

        “这佛教圣物,信佛之人,自然是会勤勤恳恳的相待,就算不信佛了,但是面对如此坚硬的东西,目前来说也不可能将其破坏。佛家有一句谶语,就是这佛陀舍利向来不会蒙尘,只会向着佛法大兴的地方走去。既然这佛陀舍利在我五印度暂时不见,再加上王长史等人又在我们五印度寻觅多时,我想他有很大的可能会走向你们大唐。对了,同时再说明一点,这件事情,断然不会是我婆罗门教所谓,因为我们这种辩论方式,仅仅只是从哲学思想,从理论上来击倒对方,而不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打压,并且这一件或者两件佛教至宝,即使没有了,也不可能让佛教从根本上败北,所以请王长史尽管放宽心。我婆罗门教之弟子,对这种行为很是不齿。”但见这鸠摩利罗随口向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