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变化巨大的北方市场

第(1/2)页

八六年的大年三十儿上午七点左右,刘琅还是和自己的几个叔叔到马家堡市场购买年货,这时的马家堡市场已经与去年有了很大的变化,路面被翻新,虽然不是什么硬质地面,但也是用夯实的石灰土铺垫,即便是下雨也不会太过泥泞,另外阜城市市政府还用铁皮制作了数十个铁质的货台,方便商贩们贩卖。

        看到这些货台,刘琅想起来了前世的一件事情。

        那大概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吧,自己差不多十岁左右,那时父母的工资也不高,为了填补家用父亲就在家里养了五六只鸡,起码每天能有一个鸡蛋吃,有一次父亲抓了一只大公鸡到这个市场来卖,刘琅也跟着,从中午一直到日头西转也没卖出去,刘琅闲着无聊就在这些货台里面窜来窜去,结果就觉得头顶一凉,有什么液体落在了脑袋上,伸手一摸竟然是一家大公鸡拉的屎掉在了头上。

        这件事刘琅一直没有告诉别人,现在看见这些货台又想了起来。

        这些现象都传达出国家改革开放的力度,即便在偏僻的阜城,市场经济也已经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了。

        大年三十儿的马家堡市场人头攒动,各种年货摆在柜台上,很多来晚的卖家找不到货台摆放就直接在空地上开始叫卖起来,什么苹果、白菜、猪肉、白面、大米等常见的商品自然齐全,另外还有一些往年看不到的商品也出现了,比如冻成一坨的墨斗鱼、小螃蟹、对虾和虾爬子等海鲜。

        虾爬子是北方称呼,在首都则是成为皮皮虾,不过这些海鲜产品现在并不是太吃香,油水不多嘛,大多是放在火锅里面入味。

        除了海鲜外,牛羊肉和鱼类也多了起来,比如刘琅就看到有人在贩卖足有五六斤重的大鲤鱼,一斤一块二毛钱,比猪肉便宜了一块多钱,很多人都争相购买。

        人们除了购买猪肉外已经开始挑一些牛羊肉和鱼类食物回家,老百姓的餐桌上已经不仅仅只是猪肉这种单纯用来摄入热量的食物了,味道更好的牛羊肉和鱼肉渐渐成为老百姓的选择。

        阜城虽然偏僻,但并不是贫穷,事实上,阜城职工的工资水平都要高于国家的工人工资水平,因为辽北省是工业大省,工业体系非常完善,从建国时就成为了国家的重工业基地,在五十年代就有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每年有数百万吨的煤炭源源不断的输向全国各地。

        刘琅的爷爷现在是副处级干部,工资达到了一百六十多块钱,跟阜城六级工的工资差不多,如果是八级工,每个月都能达到二百元,这还是普通工厂的职工,如果是矿务局的职工会更高一些,而且矿务局的职工每年还会有油票、煤票、肉票等福利,把这些算进去的话,一位矿务局的一线下井工人的工资每个月都收入都接近三百元了,这在阜城是绝对的高收入群体。

        正因为收入高,所以马家堡市场才会如此热闹,才会有这么多的商品,要是换成农村,即便是最大的集市也绝对见不到海鲜。

        刘琅一家人还像去年一样在一个早餐摊吃了一顿热乎乎的油条豆腐脑,刘琅认得摊主,正是去年的那位,听二叔说对方常年在这里买早餐,除了买早餐外还在郊区有一个包子铺,虽然辛苦,但是收入也多,一年下来也得有三千多块钱,比普通的职工强出不少。

        现在阜城也出现个体户了,不过不是很多,有小饭铺也有小卖店,小饭铺一般都在城郊附近,多数都是有没有工作保障的农民开设,城市里面也有饭店,这些饭店规模不小,可都是国营属性由个人承包下来,也就是俗称的大食堂,在刘琅家不远的位置有一个“实习饭店”,就是矿务局旗下的大食堂,这是阜城最早的一批面向市场的饭店,即便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