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章 魏晋之禅代(二)

第(2/2)页

儿子们越来越多,也让这些儿子出继这三家,为其延续香火。此外还有三个异母弟,也全部封王……

        此外还有司马懿的另外几个兄弟的儿子,只要还健在的,统统封王。总之,初步统计下来,晋朝一立国,就封了差不多三十个本家亲戚为王!

        而且晋帝国的王爷和曹魏那些近乎于圈养的废物王爷不同。晋帝国的王爷都有自己的封地,封地内的赋税全部归自己。封地内的官员任命也由自己掌控。还可以自行组建军队。可以说是真正的国中之国——这么做的好处是,至少在晋帝国内部,绝对没有任何其他姓氏的人有能力把司马家的天下搞乱。至于司马家内部嘛,呵呵,你们都知道的。

        除了司马家的亲王外,晋帝国成立之后,还封了一个异姓王——曹魏最后一任皇帝,曹奂。被封为陈留王。

        司马炎给曹奂的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给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比起当年的汉献帝(禅让后被曹丕封为山阳公)来,这待遇只高不低。

        说起来,从西周灭商开始,历朝历代的开国者,对前一个王朝的亡国之君还是比较厚道的(商纣是自杀,其遗族也在周王朝得到了封国——宋)。曹丕、司马炎都遵守了这个惯例。一直到一百五十五年后,刘宋的皇帝刘裕登基,毒杀了司马家的最后一个皇帝恭帝。这个惯例才被打破,从此之后,所有的亡国之君几乎都死于非命。一直到溥仪逊位,这种局面才得以结束。

        王爵之下,按照司马昭根据西周制度重建的五等爵制,接下来就是公爵。

        拜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义阳王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这八个人,除了司马孚和司马望之外,全部都是公爵。其中郑冲为寿光公,何曾为郎陵公,王祥为雎陵公,荀顗为临淮公,石苞为乐陵公,陈骞为高平公。这八个人在历史本位面往往被一起称为西晋开国八公。

        不过,所谓开国八公云云,其实只是听起来好听罢了。实际上的意思是:这些都是退居二线,在庙里面供起来的泥菩萨。

        真正管理晋帝国的人,除了皇帝司马炎之外,是下面这些人。

        皇帝的亲弟弟,齐王司马攸,总统中外诸军事——中央军委执行主席。

        巨鹿郡公,尚书令,开府治事,左光禄大夫裴秀——国务总理。

        鲁郡公,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贾充——国务副总理兼中央军委副主席。

        镇军将军,皇帝的老丈人,杨骏。这位爷的职务好像只是个杂号将军。其实真实的含义是中央警卫集团军总司令。而且这位爷的封爵名号也很拉风——临晋侯——驾临于晋帝国之上的侯爷。

        济北郡侯(比县侯还高一级)、中书监、侍中、著作郎荀勖——皇帝办公厅主任。

        昌国县侯、吏部尚书、奉车都尉任恺——组织人事部部长。

        黄门侍郎张华、和峤——皇帝贴身秘书。

        总而言之,这个新生的帝国从他建立的第一天开始,就确立了大封宗室,让宗室在自己的封地内真正的成为一地之主的国策。从而利用宗室牢牢的掌控住地方。而在中央,则是用高官厚禄把司马懿时代的老臣们给养起来。真正掌控这个国家的,还是司马昭时代起,原曹魏大将军府的旧人们。

        在厚待本家亲戚和大将军府老人的同时。司马炎这位世家子对其他人就非常的刻薄了。晋帝国建立的第二天,司马炎发布了一道诏书,把以前曹魏帝国的所有封爵全部一次性取消。由此,曹氏宗族自不必说,夏侯氏也屠得很干净也不必说,就连当年徐晃、张郃、张辽、乐进这些大将,由于跟随曹操创建曹魏基业,由此得封县侯爵位,建立的侯国封地,也一瞬间全都没有了。

        在历史的本位面上,由于晋国建立的时候蜀汉已经灭亡,整个天下大势已经非常明朗。所以曹氏旧部在被剥夺一切爵位的时候没有敢表达什么不满。而在这个时代,蜀汉、东吴新上位的执政者都非常的年轻、强势,两国的国力都在开始复苏,三分天下的格局暂时看起来还很稳定。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刻,把曹氏旧部的所有待遇一扫而空,那这些人,就多少有点想法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