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陈群献策

第(2/2)页

是日后再进行征战,恐怕再从益州、凉州征调粮草,就行不通了。

        想到这里,刘协不禁升起求知欲望,征求起来陈群的意见。

        陈群眼中闪过一丝惊奇。汉帝年岁不大,竟然能从后勤处想到这个关键之处,确实令他十分吃惊。

        他缓了一下,慢慢向刘协解释道:“主公,通过后方转运作为基本的补给方式,确实比较稳定,但它效率奇低,速度迟缓,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平日里打有备之战还好,一旦有突发状况,就容易导致问题的产生,尤其是不能充作骑兵等突击力量的快速补给方式。若想做好后需,一则需要屯粮,二则需要自备。所谓屯粮,自然就是积少成多,在险要城池屯聚粮草,以供最近征战所需。而所谓的自备,则说的随军携行相当数量的军用物资,如此既可确保短期战斗的需要,减轻后方勤务的额外负担,又能在后援不济时,维持时日,等待后援。昔日魏国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说的就是这般。”

        一番话说完,陈群见刘协听得专注,清理了一下喉咙,继续慢慢说道:“对于具备快速突破能力的骑兵而言,随行携载物资,是在不妨害突击速度的前提下,又可满足短期需要的最佳补给方式。以往时期,骑兵在骑乘的战马外,还要携行副马,以驮载必需的衣粮器械。随军携载物资的标准定额是在单兵携行的基础上累加求得的。当然,制约物资携行数量的情况还有很多,皆需考虑在内。比如携行量过大,势必会影响军队的行动能力等等。”

        刘协点了点头,这个情况他多少是知道一些的,以往董卓作乱时候,西凉生产马匹,长途作战,用的都是这样的行军方式,否则那么多骑兵高速行驶,寻常后勤哪里能跟的上。连带如今马超在凉州练兵,如果遇到战事,使用的肯定也是这般行军方式!

        “陈长史果然博览群书,朕自愧不如啊!”刘协笑着回应到。

        陈群面色一红:“主公,此乃行军常识,稍微军旅经验者都会知晓,只是臣这些日子揣摩,若是想增加军需补给,或许还有另外一途可以尝试!”

        “哦?还有一途?”刘协顿时提起了兴趣。

        “主公可听过屯田之说?”陈群问道。

        屯田?刘协脑海中瞬间闪过曹操的名字。

        在历史中,曹操与他奠基的曹魏政权整合军屯与民屯,在各地设立田官专门负责屯田。屯田制逐步确立后,成为了国家政权的钱粮收入来源,同时也解决了屯田军民本身的生计,这一制度彻底将其余两国甩到身后!

        难不成,陈群要说的是这处?

        见刘协面露狐疑,陈群笑了笑:“其实屯田之说,始于武帝,兴于昭宣。在《史记·平准书》:“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后来大汉屯田,规模进一步扩大。各屯田区设置官员进行管理。如果朝廷能够利用农具,在关键城池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不仅可以练兵,还能解决粮食问题。臣敢保证,不出一年,就得得粮百万斛。”

        果然是内政高才!刘协一直以为屯田制是曹操独有的发明,没想到两汉时期早有先河,此番竟然被陈群意外点出,由不得刘协不激动!

        别人不知道屯田制的厉害,刘协可是一清二楚,若是能将屯田制推广下去,何愁粮草不够?

        想到这里,刘协哈哈大笑:“长文真乃朕之萧何啊!此事朕已经知晓,你可以荀公达等人商议,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可先在洛阳、汉中、益州巴郡三处施行!若南阳郡攻克,亦可在南阳郡实施!”

        洛阳、汉中、巴郡,甚至南阳,都是目前刘协所占据的最为关键的地点,也是他日战争爆发的高危地段,所以说,屯田之事在这几处试行才可以看出成效。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