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分封官职

第(1/2)页

刘协听完法正说话,顿时陷入一阵深思。

        诚如法正所言,一旦锦衣卫开始运作,许多东西都要浮出台面,第一就是官职的问题。

        一旦说道官职问题,就要涉及到许多方方面面!

        以往的时候,刘协只顾征战,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细则,如今被法正一问,才意识到重要性。要不是蔡邕、钟繇、陈群、荀攸几人维持,恐怕早一团乱麻了!

        要是官职,还要从源头说起。

        汉朝的最高行政权力由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人分掌,其下分设九卿、列卿等。

        所谓的三公九卿,说的就是这几个职位!

        其中的三公中的丞相又称相国、大司徒,昔日的董卓就曾自封过司徒,也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以往历史上的曹操,也是自称为丞相。自从刘协收拾政局以后,司徒职位最早交由郑公业,郑公业之后就一直空悬着。此时唯有陈群与荀攸两人以长史和议郎身份在四下操持。钟繇、陈群、荀攸几人都不错,但是资历方面如果做司徒的话,恐怕有些不足,这个还得仔细斟酌一下。

        再次就是三公中的太尉,也称大司马。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是汉朝的最高武职,不常置。不设置太尉时,则以丞相代之。以刘协目前的想法,若依资历之类论处,吕布是授职太尉的最佳人选,从凉州到益州,吕布一路征战,虽然略有瑕疵,但是依然是刘协麾下当之无愧的第一战将!

        接下来就是御史大夫,也称大司空。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有双重职务,其一为丞相副职,佐丞相统率百官。皇帝下诏时往往说“诏下丞相某、丞相下御史大夫某、御史大夫下诸郡国”;其二,御史大夫统领御史、刺史以监察中外百官。御史大夫作为副丞相、最高监察官的同时,也有评定天下刑狱的责任,所以也是最高法官。天下郡国上呈的会计帐目,也由御史大夫复核,所以御史大夫也是国家的总审计长。

        若是以这等看法,司空职责也十分重要,此时的大司空,正是如今的国丈蔡邕。但是蔡邕本来是文人出身,各方面能力都很一般,如今也年事已高,恐怕许多东西都有些力不从心。这司空之人,也需要从长计议。或许需要将贾诩的职位提一提了。

        用一个太傅的职位给予贾诩,一直下去也不是办法。

        说过三公,接下来要说的职位自然是九卿。

        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列卿,分别主管礼仪、刑狱等部分事务。九卿之说,源于周代,但汉代的所谓九卿,既不是从职掌上区分,也不是从禄秩上区分,只是沿袭古称而已,并无实际意义。

        汉代的九卿,属于国家行政性质的有主管刑狱的廷尉,主管招待外宾的大鸿胪,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其余各卿均负责护卫、车马等皇家宫廷事务。

        这九卿分别是:

        1、太常,主管礼仪。

        2.光禄勋。其中包含许多部门。例如,陈到就是羽林郎中,郭嘉、荀攸等人的议郎也在管辖之内。

        3.卫尉,主要掌宫门卫屯兵。

        4.太仆,主要负责马匹等。

        5.廷尉,掌刑辟。如今的张松就任职为廷尉史。

        6.大鸿胪,掌诸王列侯与内附部族之封拜、朝聘、宴飨、郊迎之礼仪与接待地方诸郡上计诸吏。如今的邓芝就任职鸿胪丞。

        7.宗正,掌序录王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