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第(1/2)页

鲁镇,位于苏州府城,西南四十余里之地。

        东扼太仓州,北临吴县,西有松江流经。松江源自太湖瓜泾之口,主干自西而东流经苏州城,白河便是松江的小支干流之一,嘉湖、南浔等处为环湖低洼之地,遍地植桑,而太仓、昆山多为近海高地,多种木棉。此傍水之地,无一旷土,一望郁然。

        苏松二府更是号称‘天下粮仓’,鲁镇自古就是鱼米水乡,鲁镇百姓养蚕缫丝、纺纱织布,那白河便是首屈一指的大功臣!

        现在的苏州府各地,绫、锦、纻丝、纱罗绸绢,皆出自各县镇机房,产兼吴县、长洲两邑,以东城为盛。家庭手工业和民营丝织业空前发达,农户除了出售棉花,还对棉花进行加工,纺纱织布,以此提高价值,专供皇室生产的‘江南三织造’,已退居次要地位了。

        机户雇佣机工从事丝织业,这让方辰脑子立马想到了,以前历史课本上常有的一句话——“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生动形象诠释了,弘治盛世下的资本主义萌芽!

        “现在的纺纱机,应该不是最原始的手摇纺纱机……”方辰依稀记得,现在大明民间和官家,通用的机子,应该有黄道婆推广、改造的脚踏纺车,如果并无太大变化的话,现在家用普遍还是最原始的手摇纺车。

        脚踏纺车虽然省力了,但是效率依旧十分低下,就连质量也远远不达标,所以这也正是导致现在,纺纱成本高的原因之一!

        不过方辰没有想到,这种脚踏纺车,现在还是奢侈品,远比一般手摇纺车价钱高出数倍,而且制图等建造技术,均掌握在乌泥泾人手中,从不外传。

        “改造纺车,提高效率,不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方辰立马就有了一连串的计划,想到此处,心中兴奋不已。

        成老汉和小蝶则是有些迷惑,“公子这是……”

        “成爷爷这样,你先帮我召集,除了机工之外的所有下人,把能纺纱的,和不能纺纱的先分开,所有人登记在册,然后食铺子那边,这几日先放着,带我去机房场看看……还有,清算一下咱家账房那边,看看还有多少现银可用。”方辰一口气说了一堆话。

        小蝶虽然不清楚自家公子这是何意,但是看这样子,公子应该有了自己的主意。

        方辰起身大笑道:“哈哈,小蝶,等着跟你家公子赚大钱吧!”

        “赚大钱?”

        成老汉则是暗地摇了摇头,在他眼中少爷乃一书生,哪里懂得这些经商生意,想要将如此大的烂摊子盘活,谈何容易呐?

        不过看到方辰有意如此,他并没有阻拦之意,而是点了点头,这算是无声支持。

        “小蝶,你陪少爷去吧,爷爷去看看账本咧。”

        “走吧,公子。”小蝶调皮眨巴眼,吐了吐舌头。

        大明户籍管理,在历代还是比较严格。110户编为1里,挑选丁粮多者10户,轮流为里长,余下百户编为10甲,每甲设甲首一人。一里造册一本,写明各户的丁壮、事产,凭此科税,一户人家如果壮丁断绝,便被归为绝户,自然不必缴税。

        方家宅院很大,位于鲁镇的西巷里,算是书香望门。

        自后院而行,几片幽静的竹林悄然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再后门而出,便是一道五丈有余的青石路面,光滑干净。

        这是大明弘治十七年,金秋十月,苏州府鲁镇。

        盛夏的潮风还未退尽,白河两岸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