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咏絮才女见识高

第(1/2)页

马车内坐着的三个年轻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老二王凝之,字叔平,老五王徽之,字子猷,老七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弟兄三人这次是奉了父亲之命前去东山拜访谢安的,路过上虞县城恰巧碰到山伯卖酒被砸,三人对砸酒打人的事情毫不在意,倒是那两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坐上马车就开始讨论起来,话题就是这么绝妙的诗到底是谁写的。

        王凝之年方十六了,大兄夭折,他现在就是家中的长兄,长兄就要有长兄的样子,他沉吟着说:“这两句诗堪称绝妙,豪迈之气无人能比。那个梁山伯说是他的先辈写的,可是这么好的诗词一出手就会传颂天下,也会被录入诗集之中,我们不可能不知道啊!”

        十二岁的王徽之聪明调皮,他不屑地说:“二兄,他这明显就是托辞。但我也不相信他一个卖酒的能写出这么好的诗。作诗之人必然另有其人。”

        王献之今天刚刚七岁,小名叫官奴。他仰着笑脸,学着大兄的样子说道:“那也不一定啊,这个梁山伯,既然能造出好酒,为什么就不能写出好诗呢?”

        一说到酒,王徽之马上坐不住了,“对啊,那个人还送给我们两坛酒呢,赶紧叫人来打开,看看是不是真的三杯就倒。”

        王凝之一副老大哥的样子,挥手制止道:“肯定是好酒啊,当时你没闻见那香味么,整个县城的人都差点被熏倒了。我看就把这两坛酒送给安石先生,请他尝尝。好东西就要给长辈先用,回来的时候我们再去买几坛给父亲带回去。”

        一看捞不着喝酒,王徽之有点败兴,顿时无精打采起来。

        一向和五兄关系紧密的王献之歪着脑袋说道:“二兄,这酒闻起来很香不假,是否好喝,却不得而知。万一好闻不好喝,冒然献给安石先生,岂不被人耻笑。不如我们打开一坛尝一尝,果真好喝的话,我们再送不吃。”

        王徽之感激地看了看王献之,说道:“官奴,数你最小,却最聪明。如果这酒真的好喝的话,我宁愿相信那两句诗是梁山伯所做的。二兄,我就尝一口,你看行么?”

        王凝之无奈点头答应,让人停下马车,搬上一坛酒来打开,王徽之喝了两杯后,连呼好酒,要喝第三杯时,被王凝之死活劝住了。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东山谢氏庄园。上虞东山并不高,但四时景色美丽,南渡而来的很多名士高人都喜欢来此居住。东山下面有一碧波荡漾的湖泊,谢氏庄园就建立在这座湖的岸边。

        走到谢家大门的时候,自有下人前去叫门,王凝之刚想叫两个弟弟下车,却发现王徽之睡着了,无论他如何推叫,就是不醒。喝醉了上人家来,这可就有点失礼了。幸亏王谢两家是世交,王徽之又是个孩子,谢家也不会太在意。

        果然,谢安带着谢家子弟来迎接的时候,丝毫没有生气的样子,只是好奇地问了问怎么喝醉了呢。王凝之连忙禀报说是有人送了两坛好酒,五弟徽之想尝尝,结果刚喝了两杯就醉了。

        谢安一听哈哈大笑,说这世上还有喝两杯就能醉的酒么?

        虎头虎脑的王献之搭话说:“世叔,人家这酒就叫三杯倒,县城里好多人去喝,没有一个不醉倒的。”

        谢安看看献之说:“官奴,你还小,可不能学他们饮酒。你们肯定是在县城遇到什么事了,先进去,慢慢给大家说说。”

        到了客厅做好后,王凝之就把一路上的见闻说给大家听了,连同他们弟兄三人的议论已告诉了大家。谢安听完后不语,目光扫向谢家在座的子弟谢朗、谢玄,“你们也说说,如此好诗会不会是一个卖酒之人做得呢?奥,对了凝之,把你说的好酒拿来让我们尝一尝,看看是不是真的三杯就倒啊!”

        是不是三杯倒早有证明,王徽之喝醉了还没有醒过来呢!众人吸取教训,每人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