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杨广的调遣

第(1/2)页

、、、、、、、、、、

        裴矩忙道:“陛下的确是宅心仁厚,如果宇明知道陛下对他如此信任和器重,还敢起事造反,恐怕是猪狗不如了!”

        在大肆奉承了杨广一番后,裴矩方正色道:“其实圣上不用担心。调宇明出辽东,并非就是不重用他了。如果调他任攻打突厥的主帅,又将他升为正甚至从二的官职,比如说六部侍郎或者常、光禄寺卿一类的职务。相信绝不会有任何人说圣上过河拆桥,鸟尽弓藏了!”

        顿了一下后,他又说道:“老臣还提议,让宇明任六部侍郎或者光禄寺卿一职时,并不取消他的辽东行营元帅职位,让他有个虚衔,可以拿两份俸禄。这可是难得的荣耀啊!”

        “嗯,如此也好!”杨广思量了片刻之后,方点头同意道:“裴爱卿考虑得如此周到,那便依裴相国之言!反正兵部尚书王世充之前也跟我说过,说他兵部缺一侍郎,就让宇明赴任吧……他做兵部侍郎之后,武两方面都是从的高官了,至于他原先的平壤侯之爵位……嗯,朕再加封他为辽东侯好了。朕如此对他也算够意思了。”

        “圣上圣明!”裴矩大喜道。

        “今日朝会已过,这任职之事朕看也用不着专门到朝会上去讨论,直接就让老岳去宣旨吧!”杨广想了一会后说道。

        裴矩连忙点头称是,他见目的已经达到,便躬身告退了。

        ……

        宇明还不知道杨广已经打算调他回来了。他此刻正率领大军赶回辽东城。

        济都泗沘城与辽东城相隔一千多里,如果是轻骑快马,只需四五天时间便能到达。但是,这一次远征济和新罗,辽东军收获颇丰,得到了数万石粮食,以及这两个国家几年积累下来的财富,光是铜钱和金银就装运了几辆大车。再加上还要渡过几条江河,所以大军行军速非常缓慢。他足足用了两个月时间,才回到辽东城。

        到了辽东城门口,宇明只觉进进出出的人,似乎比个月前出发时多了不少。整个城池变得开始有生气和活力了。红袖和杜如晦等人自是早早得到了消息,前来城门处迎接。

        夫妻两人又是个多月没见面,自然少不得相拥而泣,缠绵了好一阵,两人才松开,然后红袖便兴高采烈地引着宇明在城中逛了起来。

        步入城内之后,宇明发现城中的商家也比之前多了一些,但主要都是出售兽皮、牛羊,人参、粮食、战马的商家。其他如客栈、饭店、青楼、当铺等商店也比过去增加了不少。整个辽东城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走到城中心的广场后,宇明还见到了一些身着中原服饰的民众,看样应该是辽东军士兵从老家接过来的家属。他们正好奇地围观着广场上贴的公告,那上面写着在辽东应该遵守的法律和各项规章制。以及成为辽东居民后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着重载明了他们可以领到什么必需,然后应该上缴多少税收,出现纠纷后到哪里告状,都一应俱全。这些新移民正聚精会神地看着这公告上的介绍,了解他们今后的家园与大隋朝廷辖下其他地区的管理方式有什么不同。

        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辽东这边的税收比中原少一半,且政府还发给农具、种和耕牛。辽东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地广人稀,根本不存在中原的土地兼并严重问题。每一个成年男都可以得到一亩的土地,连续耕种五年,足额交税之后,便成为个人私有,并发给田契。这如何不让那些流离失所的农民喜出望外。

        这时,宇明注意到,两名着士打扮的年轻人正指着公告上的内容激烈地争辨起来。其中似乎隐约提到了自己的一些政策,他于是心下好奇,便凑了过去。

        只听其中一名二十余岁的粗壮少年正对另一名十七八岁的清瘦少年说道:“二弟,你看这辽东行营竟然规定,从事种田耕作不但税赋减半,还由官府发给种、农具。收割粮食后,行营还按市场价从农民手中收购,难怪如此多的流民都往辽东跑,咱们关陇一带不少农民都准备过来了。爹爹还担心是骗局,让我们过来看看,没想到一上码头就真看见了这盖着官府大印的公,看来是真的了!”

        那名十七八岁的清瘦少年却是摇头道:“我想,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辽东行营的税收如此优惠,虽有此地初平,急需吸纳移民之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