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老人家的愿望!

第(1/2)页

  洪武二十五年,腊月三十,晴。

  今天便是除夕,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除夕,在华夏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  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百姓们辛辛苦苦一整年。岁末了不管怎么说,都要过得有模有样,而宫里面的过年,更是讲究,要有天家气象,彰显皇家的风范。

  紫禁城中,一片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在这一日,还有一项有特殊意义的活动,那便是贴春联。

  王安石说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春联。

  不过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虽然起于宋代,  但真正盛行的是在明朝。

  推动这项民俗活动的,不是别人,正是洪武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虽然起于微末,  但却酷爱对联,  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

  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城定都以后,  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幅。

  他不仅传旨贴春联,  而且微服私访,四处查看,亲自督导。

  这使得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可以说,春联日盛,终于华夏大地形成了经久至今不衰的风尚,朱元璋的贡献首屈一指。

  有一年的除夕,朱元璋在金陵城里走街串巷,见一家人家没有贴春联,大为诧异,便进去问是何原因?原来这家人家是一阉猪户,自己不会写,又请不到人写,于是,朱元璋便命随从拿来文房四宝,亲自为阉猪户写下一幅春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此联对仗工整,  意境豪壮,紧切户主身份,联语幽默风趣,  联意双关深远。

  在这里,朱元璋借用阉猪为题,抒发自己打天下的豪情壮志和惬意心情,一时传为佳话。

  今年的除夕也不例外。

  不过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朱元璋不再是孤身一人,身边多了一个朱雄英。

  爷孙俩穿着便装,悠闲的走在金陵城的街道上。

  “人勤春来早家和喜事多!”

  朱元璋看着一家的春联,道:“大孙,你觉得这副怎么样?”

  “不错,对仗工整,寓意吉祥。”朱雄英笑着回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大孙你看,百姓們的愿望其实都写在春联里了,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平平安安,家庭和睦!”

  朱雄英笑道:“爷爷,您这哪是看春联啊,您这是看人间百态啊!”

  朱元璋哈哈大笑,背着双手继续往前。

  “大孙你看这个有点意思哈!”朱元璋指着一户看着有些破落的人家门上那崭新的对联。

  “策马还乡,一路春潮滚滚,围炉祝酒,九州喜气洋洋”

  朱雄英点了点头:“嗯,恢弘大气,志气不凡,看来这家有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以后这一家子的生活一定会蒸蒸日上!”

  “哈哈——”

  朱元璋大笑,指着朱雄英道:“孺子可教也!”

  朱雄英这个时候也明白了,老爷子为什么这么喜欢除夕出来看家家户户的春联,可不单单是取乐,他更要看的是在他治理下的大明的人间百态。

  确实蛮有意思的!

  爷孙俩陆续又津津有味看了好几户人家的春联,朱元璋突然说道:“大孙,咱寝宫正缺一副春联,你帮咱想一副?”

  朱雄英知道老爷子是春联高手,哪会缺什么春联,摆明了是想考考自己。

  看着老爷子期盼的目光,朱雄英也不忍心让老爷子失望,可是普通的春联好写,契合老爷子寝宫的春联可不好写啊!

  思虑片刻,朱雄英缓缓开口,道:“天恩春浩荡,文治日月华。怎么样?”

  闻言,朱元璋顿时目露精光,爆喝了一声:“好!”

  此联表面的意思是,天公开恩,春风浩浩荡荡,国家在朝廷的文治武功下像太阳、月亮般散发出夺人的光辉与华彩。

  联中的“春”正切合了春节这个主题。

  既歌颂了盛世之象,实际上又暗赞了帝王的恩威与功德。

  如果是朱元璋自己写,难免有自我炫耀之意,但如果是他大孙写,那意味就完全不一样了。

  此联豪迈雄伟,有帝王气象。

  更难得的是,当中的日月,又契合了大明的明字。

  “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