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3 韦宝**想到这么顺利】

第(1/2)页

不了解明代内阁权力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与六部之首吏部的,就不能认识到历二十一的实际上是“阁部之争”的体现。

        也就无法理解顾宪成与他的同僚们为何前仆后继地一再与内阁作对,只能解释为顾宪成这个“幕后黑手”操纵他的上司。

        不了解内阁与科道利用与反利用的博弈,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会有“阁臣与言路遂成水火”的局面。

        只能把言官视为一群疯子或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

        不了解吏部各司的职掌和内阁阁臣的具体流程,就不能理解五品郎中何以能够与皇帝过招。

        只能归结为深不可测的能量。

        不了解京察制度的诸多成例和阁臣“徇庇以挠察典”的泛滥,就不会理解京察制度的崩坏和沦为战场。

        只能把围绕京察的斗争视为公报私仇、党同伐异。

        不了解嫡长子继承制对古代王朝政治稳定的重大作用和时人观念对此的重视,就会把立太子视为“皇帝家事”。

        而把“争国本”视为争权夺利的幌子,甚至对皇帝报以同情。

        不了解东林书院的规章制度,就会把讲学理解为“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把书院想象成一个势力的,甚至脑补出“号令周边各县”的场景。

        不了解东林学派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不了解东林学派“经世致用”的主张,就会把东林书院的影响力归结为乡党势力和朝廷重臣的支持,把东林党人想象为只会嘴炮。

        甚至把“袖手谈心性”这种东林学派带头批判视为东林党的流毒。

        后世的人基本未脱出“东林党争”的论调,对东林党人的气节还是承认的。

        东林一党,站在道德高处看的话,往往持有二元论,非黑即白。

        “与东林忤者,众目之为”。

        如浙、楚、齐党不少,与东林政见不同,就被列入。

        东林以京查为方式,将非东林政治主见者一概斥为邪,直接迫使了反对东林主张的抱团取暖。

        方东林势盛,罗天下清流,士有落然自异者,诟谇随之矣。攻东林者,幸其近己也,而援以为重,于是中立者类不免小人之玷。及至魏忠贤坐大,反东林者纷纷投靠其。

        最后成了所谓“阉党”与东林党争朝政的格局。

        说起来,被东林早期打入,后来崇祯朝平反东林又列入阉党的,一些人确实有能力且为官不算差。

        例如与齐党之一的礼部给事中亓诗教,被赵南星斥为凶邪,赵南星在天启三京察中将亓等浙、齐党四人弹劾,吏都给事中魏应嘉为此提出异议,不同意对这四人处理。

        但赵南星却坚持已见,并著文四凶论,把亓诗教等人比作上古尧舜禹时期的浑敦、穷奇、檮杌、饕餮四凶,主张除恶务尽。

        最终四人以素行不端为由撤职。

        然查亓诗教之事,其并非大恶之人,反而是有能力,品行端正之官。

        在淮安府出任,颇有政声。

        天启巡抚河南等处地方,并提督军务,兼理河道,政绩也颇为可见。

        历三十五,历敕命曰“直隶淮安府推官亓诗教,志行端纯,才遒朗练,自抢廷献。再理邦刑,而尔能察丽,求中缘,经辅律敬,慎重一成之。”

        “明历四十三,东省大饥。次正月,。亓诗教特疏请赈,得发帑币二十三两,全活甚众。东人感德,为立生祠于莱西郊外”

        历四十三,历也下敕令给元诗教之父亲,赞赏其教子有方,其中曰子之能仕,岂独父训哉亦有以母而成父之志。及成而不获食子之报,其情良可念矣。而增孺人程氏,乃礼科给事中亓诗教之母,妇德孝恭,母仪圣善。丁挽鹿,备赏井臼之劳;丙夜和熊,克赞诗书之业。

        亓诗教又对朝廷在山东推行的粮食征购政策以及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用停征、改折、抵平、留人四种方法,调整山东粮食征购政策和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解救了山东百姓,特别是青州一带的叛乱,饥民免遭生灵涂炭。

        为了感激亓诗教对山东百姓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莱芜、青州两地百姓在莱城城西为亓诗教修建了生祠,以表达两地对他的爱戴之情。

        其中莱城一坐生祠有一首诗赞美元的功绩“觥觥静初祖,独立仞巅。河南开府临,孤月当空悬。清风携两袖,大任克负间。当其立朝日,风霜肃班联。每有所论列,毅然一身先。其时东省饥,青州独尤焉。洋洋数千言,至诚乃格天。亿生灵,顷刻获安全。公德系人思,功业垂史篇。”

        在天启三被东林当成四凶驱逐,天启五东林倒台又重新上位,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并申请外放远离党争之地。

        然而崇祯初,阉党倒台,遍索阉党余孽,亓诗教以依附阉党冯诠等人论罪,最终罪及次一等,赎徒为民。

        站在皇帝的角度看魏忠贤,魏忠贤是忠臣能臣。

        甚至可以说魏忠贤是第一忠臣,所有说魏忠贤要造反的史料,都是的,因为找不出他确切要造反的真凭实据。

        而且魏忠贤造反也没任何的意义。

        别说天启,崇祯他都不反,忠心耿耿当一条老狗。

        很多人说,崇祯掩饰的好。

        崇祯那演技,糊弄糊弄普通人都不一定行,人家魏忠贤就靠演技出身的。

        玩权谋,崇祯这种毛头小伙子,哪里是魏忠贤的对手。

        别说崔呈秀、顾秉谦,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崇祯要动魏忠贤,魏忠贤到底也没反。

        皇帝要钱,魏忠贤给弄来钱,算是挺有能力的。

        皇帝要大臣听话,魏忠贤帮着监督各诸侯大臣,这帮人家里掉个铜板,皇帝在宫里就能听见响声。

        皇帝要朝政清平,魏忠贤监督各种规章制度、抚恤赈灾的实行。

        魏忠贤再怎么折腾,也没损耗你皇权一分一毫。

        魏忠贤就是皇权的代表。

        说魏忠贤拉帮结派,当九千岁。

        搞政治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