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0 先大宴同僚再拜访岳父】

第(2/2)页

    明朝的治理有个公认的大失败,纸币问题。

        大明宝钞,永远神。

        胡元发纸币还知道得有丝绸白银这些真玩意儿当准备金,大明发的宝钞纯粹是在发纸。

        宋金发纸币还知道纸币用久了会磨损,国家得负责定期更换,顺便回笼一部分货币就当抑制通胀了。

        大明发纸币之前满朝文武好像连一个知道纸币会磨损的都没有,啥时候给老百姓换废纸也是看皇帝心情,开开关关没个定数。

        不过这还只能说是菜,毕竟对布衣将相来说理财不是本行。

        理财官僚也需要传承,鞑元儒学是从程朱传下来的,不是这一路。

        具体菜到啥程度,比如说宣德年间还有官儿建议说为了便利钞法,应该禁止民间以布帛米麦交易。

        菜可以容忍,但坏就不行了。

        宝钞应用的同时,禁止民间以金银甚至铜钱,哪怕是明朝自己铸的铜钱都不能作为货币来进行交易。

        然而,在统治阶级中,白银一直在流通使用,比如说,捕鱼儿海战役后,朱元璋就赐给蓝玉金二千两,唐胜宗、郭英白金各一千两。双重标准。

        洪武八年使用宝钞的时候,下令严禁民间造假币,谁向官府举报就有赏,赏金是什么呢?白银二百五十两!

        合着朱元璋自己也知道宝钞不值钱。

        这就只有一个解释,宝钞就是冲着老百姓手里的金银去的。

        百姓用宝钞,你朱元璋自己用白银。

        这种拿废纸抢贵金属的行为,这种垃圾货币大家能认才有鬼。

        到太祖晚年的时候,宝钞已经贬值了十四倍,洪武八年白银一两换宝钞一贯,洪武三十年能换宝钞十四贯。

        到了宣德七年更是白银一两换宝钞一百贯,正统元年白银一两换宝钞一千贯。

        通胀还有一个附加恶果就是官俸。

        虽然明代官僚工资历代最低,但按照洪武初年的标准,只要照数发给,还是多少够用的。

        可恶就在于将俸禄里的粮食折合成宝钞,二分米八分钞,这八分钞是让百官喝西北风去么?

        因为宝钞只发行不回笼,朝廷收税总不能收废纸吧?

        结果社会上宝钞泛滥,国库里反而宝钞不足,大量靠工资吃饭的官员连宝钞都领不到。

        当永乐宣德全盛之时,大明两京文武官员都能被朝廷欠了整整两年的俸钞!真是做法自毙。

        官不聊生然后民不聊生,遂置于一切糜烂的境地。

        韦宝不认为明朝是治理最失败的朝代。

        正如黄宗羲后来悟出的道理一样,一个王朝的灭亡,是错综复杂的多种综合矛盾造成的,绝非一人一事所能导致的。

        也绝非简单的君昏臣庸所可以解释。

        由于对一切历史现象都从经济上找根源的做法逐渐不满。

        因此,韦宝试图从具体原因入手,根据自己目前看到的情况,总结明朝灭亡的几个主要原因。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