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巨大的虫

第(2/2)页

体。它不是“活”的,而是一种自然动态。

  这就像是我在《核墟城市之无尽虚空》中提到的星空梵龙,它是暗物质流体,是单体,是物质结晶体,而不会是真正的生命。

  即使我论述到“血蟒”,这种可以在火热熔岩流上生活的元素体,我也说了,它本质亦不是有机的生命,甚至于是一个智能流体,或许还算不得类人类生命。它有一种自我成形的方法和行为模式而已。

  -

  现有的知识告诉我们:生命不可能在炽热恒星上形成,但生命的诞生、存在和发展,又绝对离不开由恒星的光和热所提供的物质能源。

  所以生命的存在,是需要有一个恒定的条件和所谓的生存环境。

  因此,生命出现的首要条件,必然是在恒星周围,适当的距离上,要有生命可能生存的一颗行星存在。

  这颗恒星对行星的光照,必要的话需要黑白天交替,温度最好也好有规律的上下波动。这样才方便生命体的最终形成。

  最终形成生命体需要的大气圈,循环水体世界,有机物质循环世界。

  从而诞生300亿年的生命最后演化,才可能出现的生命,人类。

  但是恒星的寿命只有目前预计的300~500万年,此前它系没有多大亮光的,此后也会逐渐冷淡下去。

  这种恒星的生命周期,我肯可以看到,它不足以营造生命最终形成的条件。

  目前的物理学家,通常的认为,恒星是由气体尘埃云团,高密度的,在一种星空地核的剧烈坍缩作用下最终形成的。

  就像我们把一张一平方米大的纸张,在手里团起来,紧紧的握成纸团,然后在用一种很强大的压力,在真空中继续四面挤压,到了一定的压力下,给予一定的燃烧温度,这颗密度很大的纸团,它就剧烈的燃烧起来了。

  或许这就是星际中闪耀光芒的恒星的来历。

  如果密度很低的原始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逐渐变为一个自转着的扁平圆盘,那么中央主要部分因密度增大、温度升高发生热核反应,从而形成无数的恒星,周围的薄盘就有可能形成行星系统。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恒星星云,或者是一个更小的太阳系。

  -

  在环境非同一般的星域世界,其实到处都分散着生命的痕迹。

  形成生命有机结构的基本单元,我们术语说的,系核糖核酸(RNA)的一种基本成分。

  它最终被证实,漂浮在银河系,一大片恒星形成区域的,炙热而紧密的星核中。

  这些最终可以生成生命的有机分子,有可能在最终条件具备的行星上,形成与生命有关的物质。

  然后开始生命持续演化的历程。

  我们发射升空的外星球探查卫星,带回来的这些星球碎石中,采集到的有机物质样本,也就意味着,宇宙中的许多角落其实已经撒满了生命进化的种子。

  生命,其实它早就准备好了,就看时机的是否成熟。

  我们的地球,就是一个最终被宇宙原始生命,选定的蓝色生命之星。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