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兵精粮足

第(2/2)页

种主要的武器,一种当然是剑,另一种是标枪。

        当时罗马战士使用的剑是一种双刃剑,长约60厘米,宽5厘米,通常有一个表面有褶皱纹路的骨雕剑柄。这种剑主要用于近距离的刺杀,士兵将它放在右边较高的剑鞘里以远离自己的腿和护衣。

        这是提防身体在山岳行军时刺伤自己的腿。

        至于标枪,军团使用的是21米长带铁头的标枪。它的杀伤范围在27米左右,由于铁枪头经过巧妙地设计,一旦标枪刺穿敌人的盔甲就无法再拔出来,这样,这根长21米的标枪就成了中标人的累赘,使他无法行动,因而他就必须放弃他的防护盔甲。

        每个军团的士兵还另外配备一把刺刀,这把刺刀放在武装带的左边。刺刀的长度在225到25厘米之间。

        不用说系在地面近身翻滚肉搏时,短剑不好刺杀时用的。

        罗马军团战士的头盔和护甲不用多介绍,其实很落后。毕竟是铁器时代。能用到钢铁金属的都是罗马将军等级的装备上了。

        钢铁更不是普通罗马士兵能想象的贵重金属。

        但是在罗马帝国中,事实有一种大规模的罗马军队的装备生产中心,专门制造从武器装备到军用饭盒的产品。

        一直以来,罗马士兵身上的防护装,则根据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设计,比如凯撒时代的后期,六、七根金属条组成的盔甲穿戴在士兵身上,穿着这种盔甲便于活动。肩膀是用一些带弧度的金属条保护起来的,前后成对。这种盔甲被制成是可以分解的。不象上半身需要一个整体的金属板甲。对于双腿的保护由于要保证机动性,在技术上只有从简了。

        但是罗马战士的头盔是被装备设计工匠仔细设计过的,最外层是青铜制,中间是一层铁皮,最里面是用皮革或是布料做的内衬。在后面,有一块专门设计的弧板保护着颈部。

        有两片小小的突起系在前面,给脸部提供正面的事实保护。

        在两颊是两片从头上连下来的护片。

        与身上的护甲相互配合,战士头盔也随时代的不同而发生着很多改变。不过当时所有的头盔上,可能都有用来插羽毛的东西。

        这会是一种勇敢战士的精神力体现。

        身体前面我们说了会是一个皮甲和带着铸铁皮的重盔,此外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后期士兵加了手腕的护甲和足部的胫甲。

        胫甲系青铜制,用来保护小腿前面和侧翼,当时只有百夫长装备。(也是一个辨认百夫长的办法,还有百夫长的冠羽是横向的。

        当时军团士兵穿着亚麻料的内衣,这是经常可以有得换洗的,因为军团要求良好的个人卫生才不会导致疾病传染减员。

        在亚麻内衣外是一件短袖的羊毛束腰外衣,一直拖到膝盖。在较冷的天气他们还穿一种叫bracae的裤子,是用皮革做的紧贴皮肤的装束,只到膝盖以下一点。只是在寒冷区域和冬季战斗中,为抵御寒冷和潮湿的天气,每个军团战士还有一件棕色的厚实的羊毛大衣。他们脚上穿的是叫caliga的军用靴子。象是皮革作成的重沙滩鞋一样。鞋底的厚度通常有四层皮革的厚度,加钉空头的铆钉。这种鞋用皮带扎到胫骨一半的高度以固定带脚上,在寒冷的季节,有羊毛或是皮毛裹住。

        此外我们不要忘记了,军团还有战斗用的工具和炊事用具。

        因为野外战斗,行军打仗要建立兵营和营寨,没有工具伐木造屋子和兵营是不行的。

        军团战士不仅仅是一个士兵,他也必须是一个工程师和建筑师。每个人除了要携带武器以外还要带工具和炊具。每个军团战士都有一把小斧子挂在腰带上,快口用青铜鞘保护着。每人还要带一把锯、一个柳条编的篮子、一个青铜的储物罐(patera)、壶、绳子或皮革、镰刀和一个皮包用来放衣服和私人用品以及3至15天的口粮。

        因此这些军团的士兵又被称作骡子。

        当时一个士兵的所有装备的总负重可以超40公斤。他们要在这样的负重条件下每天行军30公里。

        到这里我们可能才知道,打仗居然会是这样的,我们在任何电影里所能看到的仅仅是现实的一个侧面。

        很多喜欢打仗和当将军的人或许不知道,当将军和当一个老妈没有区别。

        毕竟这一大票人的吃喝拉撒睡,你都要照顾周全。

        战争故事好讲,但是每一场战役胜利背后的强大军事补给和装备的运输,制造,补充和消耗,你知道后至少心里有个谱。

        (本章完)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