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不想当没有理想的咸鱼

第(1/2)页

“嗡——”

        在600米空层,杜剑南驾驭着2308,以着213千米小时的低速,飞向商丘归德机场。

        脑子里面不禁想起今天这个‘奇遇’,背后所隐藏着的东西。

        在他的记忆里,德国应该是在兰封战役结束之前,大约5月间,完全撤走了中国境内的所有人员(教官,使节,顾问参谋)。

        并且完全禁止了对中国的一切军售。

        到了明年5月的苏日诺门坎战役爆发,日军在战败后,于8月从中国战场抽调2个步兵师团,以及大量的炮兵,航空兵,坦克兵,22个汽车中队。

        联合东北的关东军,准备对苏军发动更大规模的东北亚战争。

        然而这时候,东洋大本营得到了应苏方要求,盟国德国传递过来的信息,德苏两国已经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希特勒这漂亮的一手,把整个西欧都狠狠的‘涮了一道’。

        这头被西欧刻意纵容,野蛮生长起来的饿狼。

        并不是他之前所宣称的,西欧所希望的那样,去东进攻打苏联。

        而是露出獠牙,反身去吞噬养狼为患的西欧。

        得到德国情报的东洋大本营大惊失色,连忙命令小松原道太郎,立即停止即将爆发的全面攻击行为。

        随后,苏日签订停战合约。

        东洋的战略方向,彻底的由北上,变成南进。

        第一假想敌,也正式的由俄国人,换成了美国人。

        作为‘投桃报李’,苏方也开始慢慢减少,直到最后完全掐断对中国的军售。

        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

        中国成为了一个被整个世界所故意遗忘,任凭东洋恣意欺凌的孤岛。

        也正是在这种绝望的环境下,中国出现了大量的汉奸走狗,连汪精卫都跑到了南京去舔鬼子的腚沟子。

        杜剑南只是一个小小空军中尉,他并没有狂妄的想着要凭一己之力,去改写这场世界战争。

        他也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他只想要让他和他的队友们,能有着驾驭冲向蓝天的战机。

        对,

        就是足够和鬼子搏斗的战机。

        在杜剑南的记忆中,当苏军完全撤出中国战场以后,日军机群就真正成为了中国人民头顶挥之不去的噩梦。

        整个中国空域,都成为了他们任意捕猎的牧场。

        1940年7月24号,日军出动了36架97式重型轰炸机空袭成都。

        狂妄的日军在这次轰炸中,为了彰显东洋帝国陆航的丰功伟绩,把战地记者小柳次和他的助手八木,也带上了轰炸机。

        要进行全程拍照,让整个世界看到东洋的雄姿。

        然而,在这场空中拍摄中,小柳次没有拍出东洋的雄姿,反而却拍到了中国,这个伟大国度里面,那些无畏无悔的人。

        他们一往无前的决绝和伟烈!

        照片洗出来以后,日军陆航震怒,下令小柳次立即销毁所有的照片和底片,不得向任何人提及。

        然而,在战争结束以后,小柳次拿出了他违反日军‘销毁’军令,偷偷收藏起来的这些珍贵之极的照片。

        出版了《从军五千里路》。

        那是一个夏天,作为一个刚刚取得驾驶员执照的杜剑南,躺在躺椅上,在浉河的树荫下乘凉喝茶。

        他翻开了这组照片。

        在漫天的日军机群里,一架中国战机,迎空冲来。

        战机上面的枪口,喷射着团团火焰。

        以1对36。

        死而无惧!

        这是当时,整个中国最后一架战斗机。

        38年初,这架霍克-3退役,运到航校作为教练机使用。

        在7月24号这一天,得到大群日机来袭的消息。

        这个李姓的空军教练,悲愤的驾驭着这架老旧淘汰的战机。

        升空迎敌。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李姓教官的一切痕迹都湮灭成谜,唯一的痕迹,是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了一句话:

        “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去了。”

        在80年后的那个盛夏的河畔树荫里面,当杜剑南看到了这句话。

        一瞬间,

        他头皮发麻,浑身颤栗。

        ——

        既然来到了这个黑暗铁血时代,他总得去努力的做一些事情。

        也许成功,

        可能失败。

        但是他总得去进行一些尝试。

        苏军的e型战机,在遇到零式以后,基本就等于送肉吃。

        杜剑南也考虑过那个‘有名气’的竹制飞机。

        但是先不说中国有没有批量制造的能力,也不提苏军掐断发动机,还有其余重要配件的供应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